你的位置:辽宁极速快3 > 新闻动态 > 北宋才女被金兵掳走,途中羞愤地写下一首词,却成了千古名作_宋徽宗_燕云十_金军
北宋才女被金兵掳走,途中羞愤地写下一首词,却成了千古名作_宋徽宗_燕云十_金军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好的,我将帮你逐段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使内容更加丰富,但总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
---

提起才女这个词,你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会是谁呢?是被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的李清照,还是那位创作了千古名曲《胡笳十八拍》的蔡文姬?或者你会想到那个写下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绝句的谢道韫。不可否认,五千年中华历史波澜壮阔,才子佳人层出不穷,数不胜数。像李清照这样名垂青史的女性不在少数,但更多的才女却随着历史的长河渐渐被淹没。许多才华不逊于她们的人,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遗忘,只有零星的几篇作品流传下来,甚至有人连名字都难以考证。今天我要讲述的,就是这样一位才女。她的一生充满坎坷不幸,但凭借她唯一留下的一首词,却成为千古绝唱。

北宋建立初期,朝廷志在收复昔日失去的燕云十六州。然而,辽国军力强盛,兵员精锐,战斗力异常顽强,使得大宋不得不采取每年进贡的策略以换取边境的暂时平安。最初,百姓似乎过上了些许安稳的日子,但燕云十六州对北宋的重要性非同小可,几代皇帝都将收复这片土地视为重中之重。正因如此,宋辽两国的博弈异常激烈,而北宋的明显野心也成为了他国觊觎的借口。宣和四年,宋朝与崛起的金国签订了“海上之盟”,约定联合灭掉辽国,之后金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,而宋则需每年向金朝上缴岁币,辽国剩余的土地归金。最初两国联手对抗辽军,金军从中京一路攻破辽军防线,但当战火临近燕京,宋军却连连败退。年底时,金兵从居庸关发起总攻,一举攻陷燕京。

展开剩余84%

然而,这场战争中功劳最大的金国却不愿让北宋独享胜利果实,拒绝将燕云十六州全部归还给宋朝。经过反复谈判和北宋屡次退让,金朝最终只交还了燕京及其所辖的六州二十四县,且临走时几乎将城内掠空,只留下几座空城给宋人。即便如此,腐败的宋廷依然自鸣得意。宋徽宗甚至自称“有不世之功”,被奉为明君。连连败绩被美化成胜利,百官们纷纷庆贺,提议立“复燕云碑”,以彰显“功德”。在所有人沉浸于收复失地的假象喜悦时,真正的灾难却已悄然降临。

经过对辽国的战争,金国早已洞察北宋的种种弊端。那时的北宋已远非昔日的繁荣盛世,宋徽宗治下奢靡成风,官员贪腐横行,政令臃肿,百姓苦不堪言。燕云十六州作为天然的屏障,一旦失守,中原将无力抵御北方的威胁。于是,金朝抓住机会,开始对北宋虎视眈眈。宣和七年,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,迅速攻入宋境,打得宋军溃不成军。虽有将士奋勇抵抗,但终究是杯水车薪,很多人战死沙场,更多人选择投降。正当内忧外患交织,朝廷方觉醒时,金军已将矛头指向首都。

宋徽宗见局势危急,急忙禅让给太子赵桓,即宋钦宗,并改国号为靖康。自己则仓皇东逃,口中声称是为大宋祈福,但内心毫无抗争之志。朝廷上下无力抵抗,士气低落。靖康二年,金军突破城防,攻陷开封,北宋宣告彻底失败。1月9日,金兵包围开封城,却未立刻攻入,只占据了外围城池,佯装议和。甚至强行要求太上皇宋徽宗亲自前往金营谈判,还提出天价赔款。软弱的北宋不得不屈服,宋钦宗以太上皇身体不适为由亲赴金营,遭受百般羞辱。赔款数额惊人:千万两黄金,二千万两白银,一千万匹绢布,外加少女一千五百人。北宋根本无力承担,钱财只能从苦苦挣扎的百姓身上搜刮,甚至连妓女的银钱也被统统没收。少女被强征,甚至皇帝的妃嫔也被抵数。

为了应付金人苛刻的要求,官员们疯狂搜刮民脂民膏。汴梁城中,许多女子不得不涂黑面容,伪装成男子自保。吏部尚书王时雍与开封府尹徐秉哲不顾女子容颜和身体状况,强迫她们洗净打扮,送往金营,称之为“金人外公”。即便如此,筹款仍远远不够,城内百姓陷入饥荒,先是吃猫狗牲畜,随后甚至啃树皮树叶,最后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,瘟疫肆虐,仿佛置身人间地狱。金人意识到无法长时间停留,周围勤王军逐渐逼近,便将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两万余人连同后宫嫔妃及技艺人等掳走,开始了著名的“靖康之耻”。

金军攻城掳掠之际,有一名女子格外坚韧。她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。金兵攻城时,蒋兴祖坚守阵地,终战死沙场。其妻儿亦遇难,唯独年仅十五岁的女儿被俘。也许因姿色出众,金人未对她施以杀害,而是押往金国首都中都(今北京)。沿途满目疮痍,战火留下的残破和尸骸无处不在。她明白命运悲惨,见证同胞被俘女性被折辱,许多人不堪忍受自尽。她心中悲愤交加,既为自身遭遇哀叹,更为国家破碎伤心。望着飞过的鸿雁,不禁感叹:鸿雁尚能南飞归乡,吾等却沦为俘虏,被迫北上,何其凄凉。思绪万千,悲从中来。军队停驻雄州驿时,她情难自抑,在石壁上题下词章。

减字木兰花·题雄州驿

朝云横度,辘辘车声似水流。

白草黄沙,月照孤村零星屋。

飞鸿过,愁肠万结昼夜忧。

渐近燕山,回首乡关路途愁。

简短数句,浓缩了她内心的千般情绪,将荒凉景象与心中哀愁完美交织。晨曦微露,阴云密布如怒潮卷来遮天蔽日。囚车的辘辘车轮声宛如流水逝去,再无回头之路。四周黄沙漫漫,杂草枯败,残破村落中仅零星几间破屋,寂静如墓。鸿雁一掠而过,心中无尽愁绪却如影随形。燕山渐近,回望故乡,归路渺茫如登天难。

国家破碎,人人心有千言。乡野农夫愤怒咒骂昏庸朝廷与不公天命,文人墨客以诗词寄托壮志。连被掳的宋徽宗也常以诗抒发哀伤。为何这众多诗篇中,十五岁少女的这首词却格外耀眼,令后世敬仰?唯一的原因是——“痛”。作为亲历者,她的文字充满撕心裂肺的痛苦。就如同鲁迅笔下的针砭时弊,直击社会伤疤;余华作品中展现的生活惨烈,这首词同样直白犀利,如刀刺入胸膛,令读者亲身感受作者的悲痛。词开篇写变幻云朝、车声潺潺,实则暗喻动荡时局,国家一夕倾覆。车轮滚滚,象征被俘之众,也流露对未来迷茫的悲哀。白草黄沙乃塞外荒凉之景,荒村破屋映射战争残酷。下片抒发无尽愁绪,大雁可归故乡,而她却被迫远离,痛彻心扉。整词情景交融,凄美动人。

然而,这首千古名篇的作者却连全名都未留下。后人只能从《宋史·忠义传》略见端倪:“靖康年间,金兵南侵,蒋兴祖阳武县令,坚守不屈战死,妻子皆亡。其女貌美,年少被掳。”清代文人韦居安在《梅磵诗话》中也有记载:“其女年方笄,貌美能诗,乡人称赞。”这位惊才绝艳的少女十五岁便作出千古绝唱,若非战乱纷纷,前途必不可限量。可惜覆巢无完卵,国破家亡,她仅留下一篇词作,名字无从知晓,只得被称为“蒋令女”。

一年后,徽、钦二帝被押至金国,途中多人被虐致死。北宋公主赵福金素有“北宋第一美人”称号,金太祖次子完颜宗望指定索要。公主誓死不从,却被宋徽宗灌醉送入营帐,最终沦为完颜希尹私有,年仅一年便被折磨致死。皇室男子命运更惨,燕王被饿死,尸体仅用马槽草草安葬,尸体裸露双足,凄惨至极。金人所载,出发时被俘女性3400余人,到达燕山仅存1900余人。翌年,随行总人数降至不足千人。途中生还者不过三分之一。

即使抵达金国,等待他们的依旧是生不如死的屈辱。徽、钦二帝及皇后、公主、大臣数千人被剥光衣服,披上羊皮,接受“牵羊礼”——赤裸上身,剃光头发,披羊皮跪地,被金人牵引通过宗庙,等同牲口。这礼仪源于春秋时期郑楚交战,原为男战败臣服礼,金人却将其用以羞辱

发布于:天津市